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,俗稱“皖西”。是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、省會合肥經濟圈副中心城市、皖江城市帶接點城市、長三角產業轉移輻射城市、國家級陸路交通樞紐城市。轄區東鄰省城合肥市,南接安慶市和湖北省英山、羅田兩縣,西與河南省商城、固始毗連,北接淮南市并與阜陽市隔河相望。地跨東經115°20′~117°14′,北緯31°1′~32°40′。東起舒城縣杭埠鎮太平村,西至金寨縣沙河鄉余家灣... [詳細]
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(GDP)1620.1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8.4%。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增加值217.1億元,增長3.3%;第二產業增加值585.4億元,增長9.2%;第三產業增加值817.6億元,增長9.5%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.6︰36.2︰50.2調整為13.4︰36.1︰50.5。按常住人口計算,人均生產總值33370元,比上年增加3309元。 [詳細]
2019年,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。堅決整治“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”突出問題,建成開發小區移交一批幼兒園,開工建設一批幼兒園,整治一批歷史出租民辦幼兒園。加快建成市城區14所義務段學校,秋季開學時大班額突出問題基本得到解決。加強農村“兩類學校”建設。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,力爭六安一中南校區建設主體工程年內完工。著力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,深入促進產教融合、校... [詳細]
皖西文化源遠流長,特色鮮明。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從這里播向華夏,傳向世界。“成長于江漢,扎根于江淮”的楚文化在這里高度成熟。從春秋戰國到西漢中期,這里一直是道家、農家和儒家學派研究和教育活躍的地區。南宋時發明的“突火槍”,是管狀兵器的始祖。明末喻本元、喻本亨兄弟的《元亨療馬集》,被后世稱為獸醫學的“本草綱目”。伴隨著如火如荼的革命歲月而產生的紅軍文化熱情高亢... [詳細]
六安地勢西南高峻,東北低平,呈梯形分布,形成山地、丘陵、平原三大自然區域。全市界于東經115°20’-117°14’,北緯31°01’-32°40’之間,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轉換的過渡帶,季風顯著,四季分明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無霜期長。全年日照1876-2003.5小時,各縣區年總降水量1008.5-1545.7毫米,平均氣溫16.7-17.9℃,梅雨季節一般在6-7月間。在特定地域和氣候條件的共同作用... [詳細]
六安生態環境優良。巍巍大別山,滔滔淠史杭,山高水長,山青水秀,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。六安資源豐富。有充足的農產品資源,盛產糧、棉、油、茶、麻、桑、畜禽、水產、蔬菜、水果、板栗、油茶、木材、毛竹、中藥材、食用菌等110多種農副產品,為全國糧、油、豬、禽高產區。素有白鵝王國、名茶之都、中藥寶庫、絲綢之府、水電之鄉等美譽,其中六安瓜片、皖西白鵝及其羽絨、霍山石斛、... [詳細]
皖西人杰地靈,精英薈萃。數千年來,這塊土地上誕生的名人,不勝枚舉。良將名相、文苑群英、黨史英杰、政壇名要猶如星斗中天,輝耀古今。孫叔敖(生卒年不詳)壽縣人。春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。公元前601年,出任楚國令尹(楚相),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,寬刑緩政,發展經濟,政績赫然。主持興修了芍陂(今安豐塘),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,增強了國力。司馬遷《史記·循吏列傳》列其為第一人... [詳細]
??2019年,接待海外游客156407人次,增長11.0%;接待國內游客5992.92萬人次,增長11.1%。旅游總收入475.53億元,增長11.9%。其中,旅游外匯收入8149.02萬美元,增長0.1%;國內旅游收入469.92億元,增長12.4%。年末全市共有2A級旅游景點(區) 12處,3A級旅游景點(區) 16處,4A級旅游景點(區) 24處,5A級旅游景點(區) 2處。 [詳細]
六安古老而神奇,民風純樸,風情獨特。美麗的山川,豐富的飲食,尋常的起居,日常的勞作,都演繹成美好的傳說和地方掌故,寄托著皖西人民對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。風土人情 六安風土人情具有豐厚的歷史沉積和古樸之風。舊時皖西地區以農為本,安土重遷。建宅時,要求前闊后高,“宅坐青山龍虎地,門迎綠水鳳凰池”(后山前水),“寧要青龍高萬丈,不要白虎抬頭望”(左高右低)。門向多... [詳細]
霍邱縣位于安徽省西部、大別山北麓、淮河中游南岸,面積3239平方公里,人口163.8萬,是革命老區、沿淮行蓄洪區、全省深度貧困縣。縣域有五大資源:一是富足的農產品資源。是國家首批商品糧基地縣、國家生豬調出大縣、全省水產大縣,“霍邱柳編”“臨水酒”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。申報“霍邱龍蝦”“霍邱稻蝦米”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,2019年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“中國生態稻蝦第一... [詳細]
六安生態環境優良。巍巍大別山,滔滔淠史杭,山高水長,山青水秀,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。六安資源豐富。有充足的農產品資源,盛產糧、棉、油、茶、麻、絲綢、蔬菜、林果等110多種農副產品,為全國糧、油、豬、禽高產區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9%,是全省最大的林業基地。六安大別山以獨特的地質地貌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,并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。水能總蘊藏量50萬千瓦以上,占全省三分之一... [詳細]
六安歷史悠久,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。夏屬皋陶后裔封地——史稱:“皋陶卒,葬之于六(音lù)。禹封其少子于六,以奉其祀。”《史記·夏本紀》記載“封皋陶之后于英(今金寨、霍邱境)、六(今六安城北)”。故六安又稱皋城。六安地名是以“六”、“六國(錄國)”、“六安國”、“六安州”的歷史延續而來。“六國(錄國)”作為一個方國,歷經夏商周三代,直到公元前622年被楚國所滅... [詳細]